查看原文
其他

上大“Z世代”国际青年,唱响中国之声!

请收藏 上海大学 2024-01-04


作为“Z世代”国际青年

TA们在做什么?

TA们用镜头讲述,用文字记录

用语言倾诉

将自己感受到的中国展现给世界

让更多的人能够了解中国

这里

有他们与中国的美丽邂逅——




新中国之歌的唱响者



2023年5月17日,中国外交部发言人汪文斌在介绍中国同中亚国家民心相通和人文交流的成果时指出,“曾在上海大学学习的土库曼斯坦留学生克丽丝,同中国搭档创作的动画短片《新中国之歌》走红网络。”该片回顾了《义勇军进行曲》诞生前后以及传唱到全世界的幕后故事。在制作过程中克丽丝与中国同学一起搜集了十余万字文字资料,修复了几千张图片。


克丽丝表示:“在拍摄过程中,我对中国历史有了更充分的认识。对外国人来说,我算是‘半个’历史专家了。”影片以定格动画技术的独特呈现方式,重现了《义勇军进行曲》从中国走向世界的故事。这部短片的传播也让更多人了解到中国国歌背后蕴含的精神力量。该短片一经推出即刷爆全网,微博热搜话题阅读突破6000万,累计获得64亿次播放量19万次点赞量,覆盖9亿人数,121个国家和地区。




中国故事的传播者



来自墨西哥的逸馨是上海大学上海美术学院在读博士生。来沪已经六年的她,一直以她独特的视角观察、记录着上海的变化、中国的发展。2021年,在新民晚报“百年大党——老外讲故事”系列视频中,逸馨通过讲述在上海的亲身经历与体验,感受中国近代社会变迁的缩影,感受时代万花筒般的缤纷多彩。



2022年,逸馨参加了国际教育学院组织的非遗“中外大学生社会实践周”,活动深入上海各地区围绕文化开展社会实践,其本人也作为团队核心代表及上海市留学生代表在由全国青联、全国学联主办的总结交流会上进行专题分享。


她说:“外国人也能够讲好中国故事,我们愿意用自己的语言讲述中国的非遗故事,向世界展示中国文化之美、艺术之美、生活之美,让世界感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深厚底蕴和现代魅力。 ”



2023年10月,逸馨受邀参加由国家文物局、陕西省人民政府主办的全国革命纪念馆高质量发展论坛,并在分论坛作题为《讲好中国故事:老照片中的中华文化》的主旨发言。她基于自己的博士研究方向,用收集的数十张珍贵老照片展示了自己眼中的中国文化,认为摄影这一跨越时空的艺术是对革命文物的另一种保护,是了解和传承中国历史与文化的有效手段,也是讲好中国故事的生动展现。




中国小康故事的讲述者



2020年至2021年,经济学院乌克兰学生雪莉参与新华社《奔小康路上·共圆小康》系列纪录片拍摄,她跟随摄制组深入山西省、陕西省、内蒙古自治区、宁夏回族自治区,以独特的视角观察中国因地制宜的精准扶贫行动与成果,向世界讲述中国的小康故事。



雪莉说:“百闻不如一见,我亲眼看到这些曾经生活在贫困线下的人民如何致富奔小康,大型企业如何帮助人民就业,东西部共同合作,以及政府的大力扶持等等。这些所见所闻让我感觉到中国政府是真正在为人民办实事。”


2022年雪莉将她的亲身经历撰写成文发表在《神州学人》封面故事上。用事实说话,讲好中国故事。雪莉期待,她能在促进中外年轻人的文化交流方面做出自己的贡献。通过了解彼此的故事,增进沟通,为促进中国和世界交流贡献出自己的一份力量。



2021年夏天,上海大学中外学生暑期社会实践走进延安,认识一个真实立体的中国。12名中外学生一同参观革命旧址、听取专家报告、与当地师生座谈,围绕延安精神对今天的现实启示,以及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所取得的显著成效等内容进行了社会调查。该活动获得了澎湃新闻等多家媒体报道。




中国文化研究者



文学院硕士研究生吴飞得来自阿根廷,但他一开口就是地地道道的上海话。他说:“方言不仅仅是一种语言,更是一种文化的重要载体。方言的传承就是文化价值的传承。”为了更好地了解吴语方言,他走访了吴语区的许多农村进行调研,寻找当地老人进行采访,记录语音词汇等。凭借着自己在计算机上的优势,他与几位志同道合的中国朋友创立了“吴语学堂”。将吴语区各地方言字音、词汇制作成免费的在线吴语词典,包括上海话、苏州话等在内的130多种方言。他说:“中国语言和中华文化深深地吸引着我,在深入研究吴语的同时,我希望能为对吴语文化感兴趣的人提供帮助和服务。



2022年他还参加了第六届“相聚上海”国际读书征文活动,他的文章《魔都》从来自33个国家的283篇作品中脱颖而出获得三等奖。上海市文化和旅游局副局长金雷向吴飞得颁奖。



中国社会的记录者



2023年度“看中国·外国青年影像计划·上海行”活动中,我校六位国际学生与中国学生一同进行创作,紧扣上海地方民俗及本地文化生活,涉及上海弄堂传统游戏、上海特色建筑、留学生生活、乡村书屋及村居、上海老人社区生活等多个方面,展现了上海的民风民俗、民生民趣,真正能让人感受到上海的包容和多样性。




中国式现代化的见证者



2023年7月4日至5日,“新发展理念与中国式现代化”国际青年参访对话活动在沪举办,我校6位国际学生受邀参加活动,在上海多个知名地标“打卡”,体验这座城市的传统与现代,以及中国的发展与成就。本次对话活动旨在通过青年间的交流,勉励中外青年在互学互鉴中增进了解、收获友谊、共同成长,凝聚当代青年的青春力量,共同创造人类美好的未来。




民心相通的交流使者



在“一带一路”倡议提出10周年之际,我校来自泰国、俄罗斯、孟加拉、伊朗、也门的五名国际学生参加了中国日报社“一带一路”青少年英语演讲比赛总决赛,取得了总决赛季军1名,二等奖2名,三等奖2名的好成绩!他们以语言为媒讲述“一带一路”框架下国与国合作共赢的发展故事,借演讲之机共话“一带一路”倡议下民心相通的人文交流硕果。



“音乐”作为人类的共通语言,一直是从古丝绸之路到新丝绸之路上的文化使者。上海大学知华导师“一带一路”音乐文化工作室旗下的“海翼”国际学生合唱团以音乐桥接“一带一路”心声,用音乐的方式传承丝路精神,弘扬中华文化,推进文明互鉴,努力践行“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与共,天下大同。”


第六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期间,我校来自哈萨克斯坦、马来西亚等10余个国家的20名国际学生在上海市政府新闻办公室的支持下走进国家会展中心,参观了各个展区和新闻中心。他们通过以Vlog小视频、直播等形式在个人社交账号推送,向海内外粉丝网友展示进博会的精彩


来自越南的新闻传播学院研究生阮妆诗,是在多个平台拥有20多万粉丝的视频博主,她拍摄了许多素材,通过视频向网友们推荐进博会,目前已在多个视频平台推出。



在知华教育的影响下,我校涌现出一批知华友华的优秀国际学生,创作了一批话语生动的好作品。2022年,在《2022中国大学海外网络传播力建设报告》中,上海大学海外网络传播力综合指数入围内地高校榜单十强。2022年底,在上海大学举行的“Z世代青年讲好上海故事”短视频大赛颁奖活动中,我校来自十个国家的十三个作品获得市政府新闻办公室与中国日报共同主办的“我在上海过春节”,“守护春天”短视频比赛奖项,我校获得优秀组织奖。上大国际学生们用丰富的新媒体形式,讲好中国故事、上海故事、上大故事,拓宽了国际传播新路径。


上大“Z世代”国际青年

将继续在世界的舞台上

讲好中国故事

传播好中国声音

向世界展示真实、立体、全面的中国

让世界更好地读懂中国


【上海大学融媒体中心】

来源:国际部、各相关学院

文字:谢文博

编辑:石鑫赟

责编:周婷南


往期推荐

来了!十项关于审核评估的“热”知识

第二届上海大学十大学术进展揭晓!他们榜上有名——

“我满怀自豪,并乐在其中”,这位上大老师与学生的“双向奔赴”


点个“赞”和“在看”,和上海大学一起加油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